药山寺

位于湖南津市药山镇的禅寺
药山寺,古名慈云禅寺,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位于湖南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是湖南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寺院,信众曾遍布东亚、东南亚各地。
药山寺始建于唐代,是唐代著名高僧惟俨禅师住锡传禅之地,是禅宗的重要祖庭,曹洞宗的法脉源头。自宋代以后,曹洞宗信众逐渐遍布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随着禅宗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其影响正在由欧洲美洲向世界各地传播。
寺院几经兴废,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重建,现任住持明影法师继续祖庭,恢复事业。[1]

历史沿革

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山寺,一时禅风大振。周围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惜多失散。惟俨禅师圆寂后,葬于药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铭。碑、塔年久湮灭,明崇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后药山寺损后修,修后又损,终于文革期间彻底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