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宗江-抖音百科
莫宗江(1916年6月20日—1999年12月8日),男,出生于中国香港,[2][3]广东新会人,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1]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入室弟子,[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设计者之一。[9] 莫宗江从小学起每天到北平图书馆分馆临帖,练就一手好字,15岁时经梁思成介绍到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担任其助手。[10]其间,读了很多建筑书籍。[11]1933年,莫宗江与梁思成前往山西省应县木塔考察。[12]1935年,被提升为研究生。[8]同年,与梁思成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13]抗战期间,与梁思成、陈明达等考察云南、四川两省的古建筑,并代表中国营造学社参加了1942年的成都王建墓发掘工作,同年被提拔为副研究员。[1][14][15]1943年,莫宗江完成梁思成所著《中国建筑史》的插图绘制工作。[1]1946年,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莫宗江任专任讲师,并被徐悲鸿聘为国立艺专的图案设计教师。1949年,升任清华副教授,另自同年起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及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9][16] 20世纪50年代初,莫宗江参与了梁思成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14][17]主要负责定稿交档案馆的墨线图和彩色宣染图。[9]1951年,莫宗江与梁思成、刘开渠等合作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1]20世纪60年代初主持了清华大学建筑系重点科研项目《颐和园》的研究,并于1961年晋升为教授。1978年后,继续任教和指导研究生,并参加了梁思成未完成的《营造法式注释》研究工作,还亲自带领年轻教师测绘古建筑,撰写了《涞源阁院寺文殊殿》的研究论文。[5]1989年,与老友陈明达合撰《巩县石窟寺雕刻的风格及技巧》。[1]1991年患肺癌,术后康复。1999年,肺癌复发。1999年12月8日,莫宗江因心肺衰竭逝世,享年83岁。[3] 莫宗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论与构图规律,包括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发展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将成果融入到了教学之中。他曾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副主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历史教研组主任等职务,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参与了传统工艺“景泰蓝”的创新设计工作,以及梁思成领导的“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项目,该项目于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