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明油田(Tюменский Hефтяной Bacceйн),又称“西西伯利亚油田”或“第三巴库”,是世界第二大超级含油气区,位于鄂毕河中下游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和北部,包括秋明州中部、北部,托木斯克州西北部和新西伯利亚州北部。[1][2] 秋明油田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勘探;1960年发现第一个油田;1964年5月正式开发,石油储备量丰富,约占苏联可采储量的60%;1978年产量超过伏尔加—乌拉尔油区,成为苏联最大的原油产地;1980年,原油产量3.12亿吨,占苏联总产量的51%;20世纪90年代初,其产量已超过4亿吨。[1][2] 秋明油田储油区主要分布在秋明州,具有埋藏较浅,易于开采,油气质量好,油层压力大,自喷井多等特点。秋明油田储有油气的沉积盆地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原油远景储量估计为400亿吨,其中可采储量约为50亿吨。[2][3]
地理环境
秋明油田属西西伯利亚盆地中心构造区,沉积盖层为侏罗系、白垩系和上、下第三系。总沉积厚度4000~6000米。局部构造主要是大型弯隆型隆起,如苏尔古特等。基底面的隆起幅度可达600米。构造翼倾角为几度,向上变缓,表明基底对沉积和构造的控制作用。该区以含油为主,主要产层是下白里统中下部的泥欧克姆亚统( 包括凡兰吟、戈特里夫和巴列姆阶)砂岩。此外,还有阿普第一赛诺曼阶(下白垩统上部至上白奎统底部)和侏罗系砂岩。它们都与泥岩互层或夹泥岩。孔渗性较好,平均连通孔隙度为20~25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