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梦麟-抖音百科
顾梦麟(1585-1653),字麟士,号中庵,时称织帘先生,是明清之际的学者,顾炎武的族兄。他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双凤乡(今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世居双凤,后迁至常熟唐市。与杨彝交好,共称“杨顾”。[2] 生平
万历年间倡程朱之学。顾梦麟在天启四年(1624年)与天启四年(1624),顾梦麟、杨彝、张溥,张采等十一人共同组织复社。相聚常熟唐市,约定创立应社。应社社友以“尊经复古”为己志,评骘[zhì]五经制议。清朝时期,他选择隐居,教授汲古阁毛氏。顾梦麟无子嗣,遂以程新之子程湄为嗣。他的主要著作有《诗经说约》。最初入社者有十一人,各主“五经”文字之选。张溥、朱隗主《易》;杨廷枢、吴昌时、钱旃[zhān]主《书》;杨彝、顾梦麟主《诗》;张采、王启荣主《礼记》;周铨[quán]、周钟主《春秋》,遂开明季集体治学,分工互助之先河。应社名义上以读书为社事,实际上是旨在提倡名节,改变社会风气。因此,它“成于数人之志,而后渐广以天下之意”,很快由江南应社扩及江北,进而发展到河北等处,故史有江南应社、江北应社、河北应社诸名目。 崇祯六年(1633)乡试中副榜,贡入国子监。入清,隐居太仓,教授汲古阁毛氏,并为顾炎武征天下书籍。深于诗学,在翰林院里供职的康熙年苏州进士汪琬曾说:“凡四方贤公卿大夫有事于吴者,必请两先生相见。”“两先生”即杨彝和顾梦麟。“姓虽异,而情 兄弟也。”顾梦麟卒,大儒黄宗羲撰墓志铭,墓葬双凤李庄泾北烹字圩。康熙三十八年(1699),在双凤刘家南织帘居故地建顾织帘先生祠,祀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