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锥指》是由清朝初期的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所撰写的,共计二十卷。胡渭在此书中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纠正了前人在《禹贡》研究中的误解和混乱之处,为现今人们理解《禹贡》时期的地理状况及其历史演变提供了丰富数据和重要启示。[1] 成书背景
在过去封建社会,读书人通常期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社会地位。胡渭出生于一个世代科举的家庭,从小便认为科举是自己未来的必然选择。尽管他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追求知识的道路。相反,他在科举失利后转向学术研究,最终凭借《禹贡锥指》在学术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2]
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