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澄县,福建省旧地名,史称“月港”,古时属漳州府,大致位于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部,以及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除东孚街道以外的区域,县治今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1][2][3]海澄县在明代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闽南一大都会,素有“小苏杭”之美誉。[2][4] 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设置海澄县,随后有限度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指定“发舶地”为月港。每年约有150艘帆船从这里领“引票 ”出海贸易。[4]1960年,海澄县与龙溪县合并,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改名龙海县,县治石码镇。1993年龙海“撤县设市”,设立县级龙海市。[2] 海澄县是由中国主导的海 上丝绸之路和欧洲人开启的大航海时代这两大世界文明在中国的时空扭结点。[4]
简介
海澄县,古旧县名”。当时成立之时因月港成为明朝闭关锁国唯一的通商口岸,使之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港,无比繁荣,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王朝析龙溪县之靖海馆及漳浦县部分地置海澄县,,有“海疆澄静“之意。治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东南海澄镇,属漳州府。清仍属漳州府。1960年与龙溪县合并,改名龙海县。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县治石码镇。明后期曾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成弘之际有“小苏杭”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