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镜蛇(拉丁学名:Naja atra[1]),又被称为舟山眼镜蛇等,属于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一种。[2]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南部、香港、老挝北部、越南北部和台湾等地,[7][5]通常出现在林地、灌木丛、草原和红树林中。[7] 中华眼镜蛇全长约527到1020毫米[5],头部和背部呈灰黑色,颈部的腹面有2个黑斑和1条黑色横纹,躯干和尾部背面具有灰白色的窄横纹,身体的腹面为黄白色,逐渐向后变为灰暗色。[5]中国眼镜蛇是食肉动物,主要捕食啮齿动物、青蛙、蟾蜍、鱼和其他蛇。像其他种类的眼镜蛇一样,它是一种卵生蛇,交配和产卵期非常长,每窝通常有7到19枚蛇卵,双亲共同抚养。[7] 由于长期遭受大量猎杀用作食用和药材,中华眼镜蛇的野外数量已经显著减少,因此需要加强保护措施来保护它们的生存[5]。201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易危(VU)物种。[3]
物种来源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