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鼓

维吾尔、朝鲜等族的打击乐器
铃鼓,是单皮手击膜鸣乐器,又称“手鼓”。无固定音高,是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膜鸣打击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延边等地。[1]
铃鼓鼓身扁平,圆形或八角型,单面蒙以羊皮、马皮或驴皮,皮面周围用铁钉绷紧,鼓框上开有扁圆形小长孔,装有5~7对铜制或铁制小钹,另有一不装小钹的圆孔作为手握部位。铃鼓有大、中、小三种规格,鼓框高4厘米~4.7厘米,鼓框厚1.2厘米~1.3厘米,鼓面直径20厘米~25厘米不等。塔吉克族的铃鼓形制独特,多用旧筛子边框制作,还蒙以狼皮或牛皮,发音低沉浑厚。[1]
铃鼓具有简易、轻便的特点。铃鼓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节奏性打击乐器,可用来为民间舞蹈、歌唱或乐队伴奏,节奏自由,任凭演奏者即兴发挥。铃鼓的演奏常用来烘托热烈的气氛,表达一种欢乐的情绪。[1]

铃鼓简介

铃鼓,维吾尔朝鲜乌孜别克塔吉克、汉等族的打击乐器,也是西方管弦乐队的重要打击乐 器之一。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意为歌唱用的手鼓)。朝鲜语称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