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南

湘军重要创始人
罗泽南(1808年-1856年),字仲岳,号罗山,又号子畏、悔泉,谥号“忠节”,湖南湘乡(今双峰县石牛乡湾州)人,[3]是湘军最早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是晚清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1]被誉为“湘军之母”。[2]他早年在原籍做塾师,以授徒为业,研治理学20年,撰写了《周易本义衍言》《读孟子札记》等多部理学著作。[4]
罗泽南以“醇儒为名将”,一生活动主要可以分为治学与治军两个阶段。1852年(清咸丰二年)以前,他基本上以求学、治学为主,以后则主要是领兵作战。[1]罗泽南先后肄业于涟滨书院、双峰书院、城南书院,19岁起以授徒为生,1851年,由附生举孝廉方正,为学以性理书为依归,兼及兵法、舆地等学。[2]1852年(咸丰二年),罗泽南以书生典兵,在湘乡倡办湘勇积极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活动,官至布政使。[5]1856年,太平军进犯湖南后,罗泽南以在籍生员的身份率生徒倡办团练,协助曾国藩编练湘军,转战江西、湖北、湖南,战死后因战功卓著,咸丰帝下诏以巡抚例优恤,谥号“忠节”,加巴图鲁荣号,建专祠奉祀。[6]
钱钟书的父亲、著名学者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说:“时为之语曰:‘无湘乡,不成军。’籍籍人口,而不知无罗泽南,则无湘军。”曾国藩在罗泽南的墓志铭中称:“湘军之兴,威震海内,创之者罗忠公泽南。”李元度在《忠节公事略》中也说:“楚勇始自江忠烈,湘勇则自罗忠节公始。”[2]

人物生平

早年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