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果(SEMEN ARECAE)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形态为扁球或圆锥形,高约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或红棕色,有网状沟纹和珠孔、种脐。质硬,断面有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花纹。气微,味涩微苦。2017年10月27日,槟榔果被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中[1][2]。 形态特征
本品形态为扁球或圆锥形,高约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或红棕色,有网状沟纹和珠孔、种脐。质硬,断面有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该植物为高大乔木,叶顶端丛生,羽状复叶,花序复杂多分枝,雌雄同株。雄花小巧无柄,雌花大而少。果实为红色卵圆或长圆形坚果,每年两次花期,冬季花不结果,果熟于12月至次年2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