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的国家,《南方草木状》《岭南录异记》等古籍中都曾记载用黄獠蚁来防治枳橘害虫。[3][4]19世纪80年代,昆虫学家柯贝尔利用澳洲瓢虫解决了吹绵蚧的危害,拯救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柑桔生产业,这一成功事例被称为“柯贝尔治虫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以天敌治虫的广泛研究与应用。[5]1893年,欧洲植物病理学奠基人Dr.Carl Freiherr von Tubeuf首先提出生物防治的概念。[a][1][3]19世纪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生物防治发展迅速。二战后,随着有机杀虫剂出现,人们开始依赖化学农药,化学防治成为治虫防病的主要办法。[3][5]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的生物及人体危害。人们开始重视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生物农药,并越来越注重用微小生物来防治病虫、杂草,已经利用工厂化方法生产这些生物农药,使生物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农业防治等一样可以普遍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