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

连云港市赣榆区古大沙河(现新沭河河道)
大沙河,又名尧水。《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对大沙河的解释是:“大沙河,源自江苏赣榆县西羽山,东流入海,入口处在临洪口、青口之间,称大沙河口。”历史时期大沙河镇因大沙河穿境而过得名,现为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据旧赣榆县志载:“大沙河,旧名庙湾子沙河,去治南五十里,源自山东城县,经大沙河镇东流入海,雨集水涨,商船可行。”
1949~1952年,国家实施“导[shù]”入海工程,工程竣工后,国家将大沙河更名为新沭河

基本介绍

在苏北广袤大地上,有一条穿行于赣榆县与东海县之间、横贯东西的大河,这条河名谓新沭河。新沭河自山东省临沭县大官庄胜利堰至海州湾内的临洪口注入黄海,全长80公里,其中流经江苏省境内60公里,是淮河流域一条重要的行洪河道。然而,她却是一条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大河。说其古老,因为河的前身是历史悠久的大沙河;说其年轻,因为新沭河沿用大沙河故道,其名诞生仅几十年。那么大沙河为什么要更名为新沭河?1949~1952年,国家实施“导沭”入海工程,工程竣工后,国家将大沙河更名为新沭河,并以新沭河为界,将新沭河以南原属赣榆县区域内的大片土地和原隶属于赣榆县管理的部分村庄划归东海县。从此赣榆县内河的新沭河,就变成了赣榆县与东海县的界河。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与地名的变革,已成为历史而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但是这一重大事件却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大沙河的渊源,据《赣榆县志》载:“大沙河上源有南北两支,北支源自马山,南支源自郯城县沙河镇,在石梁河村东北汇合东流,至沙河镇东又分为南北两派,至临洪镇东合而为五龙河入临洪口,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620平方公里。河道上游浅而宽,下游窄而弯曲多支叉,屡屡与朱稽河蔷薇河同溃。”很早以前,大沙河一带就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山东下来三条龙,两条死龙是害虫,一条活龙福无穷”。两条死龙分别是龙河、青口河,只泛滥,不改道。活龙是指大沙河。大沙河源自山区,落差大,水势猛,流经沙河镇地势趋向平坦低洼,屡屡改道,大水过后,不仅沉积大量的泥沙,而且还留下一层肥料,化作一片良田。可以说现在沙河镇的相当一部分土地都是大沙河的造化之功。《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大沙河镇,……枕冈带河,居民数千家,商贾所聚,集以二、七、五、十为期。镇多州民寄居,知县樊兆程请于大府,令受县令束,州不予理。”以上所说的樊兆程为明万历年间赣榆知县,他在任期间,居然因大沙河镇经济繁荣,州民多寄居,上报申请给予赣榆县的特殊待遇。足见距今400多年以前的明代,大沙河镇已是商贾云集、人口众多、富庶一方的集镇了。这也许是“一条活龙福无穷”吧!大沙河的多次改道,衍生出一些新的地名,积淀了厚重的地名文化,诉说着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