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雅尔哈善

清朝的将领
爱新觉罗·雅尔哈善(ᡤᡳᡠᡵᠣᡳ ᠶᠠᡵᡥᠠᡧᠠᠨ|v=gioroi yarhašan,1689年 - 1759年,康熙二十八年-乾隆廿四年),字蔚文,一字元长。清朝正红旗满洲觉罗,政治人物、将领,官至兵部尚书。[1]
雍正三年(1725年),爱新觉罗·雅尔哈善中举,后历任内阁中书通政使、四川龙安知府、江南松江知府、苏州知府、福建汀漳道、福建按察使江苏巡抚浙江巡抚、户部右侍郎、参赞大臣等职。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中担任靖逆将军,由于在攻打库车时表现不力,导致霍集占逃脱,因此被乾隆皇帝革职,并押解至京师斩首。[2][3]

人物生平

早期任官

雅尔哈善为清朝宗室,属于红带子,生年不详,雍正三年(1725年)中举,此后自内阁中书四次上迁。乾隆三年(1738年),被授为通政使。御史邱玖华上疏弹劾九卿议事不公,又另外上了一疏奏请录用入祀贤良祠的大臣的后嗣。雅尔哈善公正地弹劾邱玖华,因为邱玖华是原任侍郎励宗万的门生,励宗万的祖父杜讷为贤良祠大臣,邱玖华弹劾九卿议事不公,表面是刚正不阿,实际上是为励宗万徇私情。乾隆帝下诏说:“录用贤良祠大臣子孙,不过是给予他们虚衔,视他们的才能情况而录用。没有因为这种事而升迁的,即使励宗万再愚钝,也不至于这样。况且邱玖华所论的九卿议事不公之事,乃切中时弊。诸臣都深深的为此事反省。如果处置他,那是对言官不公。”于是解除了雅尔哈善的职务。令庄亲王允禄平郡王福彭大学士一起对他审讯,雅尔哈善言语得之右通政陈履平,因请皆夺官。乾隆帝责王大臣议不当,命夺雅尔哈善官,履平下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