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又名:蕃奴、僧祇奴、鬼奴、野人),是指唐代来自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矮黑人种。[1][2]昆仑来自突厥语,意为“黑烟灰”,形容人黑。在唐朝时期,“昆仑”已成为一种泛称,这足以表明昆仑奴在当时的普遍,且其数量具备一定规模。[3][4]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似少有关于大量昆仑奴的记载。直至唐 朝时期,昆仑奴的数量猛增。随着昆仑奴在中国生活的深入,昆仑奴也逐渐开始“登堂入室”,这在宋元时期表现尤为突出。宋朝每逢朝廷举行大典,仪仗队前列由昆仑奴乘象前导。元朝官宦人家以拥有昆仑奴为荣。明清时期昆仑奴发展势头衰减但仍有活动。[5] 昆仑奴头发乌黑卷曲、面庞扁平、鼻宽嘴厚,有身材高大和矮小之分。[6]昆仑奴还精通水性,善于潜水。[4]在唐代,昆仑奴大都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只有少部分人从事驯兽舞者。昆仑奴和婢女“新罗婢”、舞女“菩萨蛮”被合成为“唐朝三宝”。有昆仑奴是折射家族权势地位的一种象征。[7] 定义
词语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