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泥虫科

负泥虫科
负泥虫科(Crioceridae Latreille, 1804),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六足总纲(Hexapod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该科昆虫通称为负泥虫,是叶甲总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之一。[1]

形态特征

负泥虫科的昆虫体型从中等到大型,有的具有花斑,有些品种呈现出金属光泽,而另一些品种的颜色非常鲜艳。它们的身体形状细长,头部突出,宽度可能小于或等于前胸背板,且具有明显的头颈区域。成虫的头部呈前口式,复眼发达,通常眼凹较深。触角由11节组成,可以是丝状、棒状、锯齿状或栉状。前胸背板的长度大于宽度,两侧没有边框,在中部或基节收缩变窄,背部凸起,或者前胸背板接近三角形。鞘翅长形,覆盖整个腹部,基节明显宽于前胸。一些品种的鞘翅呈卵形,臀板或腹部末端的几节背板露出。足部较长,胫节末端常见距离。后足腿节粗壮,内侧带有牙齿,胫节弯曲。腹部腹面可以看到五节,第一节可见的腹节可能很长,相当于其余各节的长度之和。雄性昆虫的外生殖器通常是环式的。
幼虫的头部较小,胸部各节相对于腹部较小,没有腹足和尾突。上唇和唇基明显,下颚具有合颚叶,下唇须一节。触角三节,具有侧单眼。胸足四节。幼虫的形态差异较大,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方向。距甲亚科的幼虫身体笔直,背腹面有瘤突。瘤胸叶甲亚科的幼虫身体平坦,茎甲亚科的幼虫肥胖,呈"C"字形。水叶甲亚科的幼虫头部较小,类似于蝇蛆,腹部末端有一对发达的气门。负泥虫亚科的幼虫背面显著隆起,肛门位于背面。[2]

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