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汶岛

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之一
帝汶岛(印度尼西亚语:Pulau Timor),[8]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边,面积30800平方千米。它南隔帝汶海澳大利亚相望。[1]帝汶岛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东帝汶”和“西帝汶,西帝汶属印度尼西亚。[9]
帝汶岛直到400万年前才冒出海面,主要是由海底沉积物组成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贯通全岛的崎岖山峦是岛屿与北部的班达海沟冲撞的结果,其中最高峰是拉美劳山(2963米)。[5]帝汶岛东部东帝汶境内多山,平原、谷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其他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6℃;[2]西部印度尼西亚属于赤道海洋性气候[3],全年炎热、潮湿多雨[10]。帝汶岛地处亚洲澳大利亚生物种分布的过渡带,植被有桉树、木麻黄、红木、青龙木、檀木柚木和竹,典型的野生动物为有袋类动物、鳄、大鹦鹉等。[1]
考古学家发现,帝汶岛已知的最早居民为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11],此后马来人迁入。[12]16世纪前,帝汶岛先后被以苏门答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以及以爪哇为中心的满者伯夷统治。[13]1520年葡萄牙人发现帝汶岛。1859年,荷兰葡萄牙正式确定了帝汶岛边界。[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汶岛被日本占据。[15][1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葡萄牙恢复对东帝汶的殖民统治。[15]1975年印尼出兵占领东帝汶。1999年东帝汶举行全民公决赞成独立。[6]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6]帝汶岛以咖啡、可可、橡胶、椰子等为主要经济作物[7][6]石油开采收入在东帝汶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例。[6]
2021年4月4日,受到热带气旋塞罗哈(Seroja)影响,帝汶岛多地普降暴雨,引发近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和山体滑坡灾害,其中东帝汶首都帝力的受灾情况最为严重。[17]2023年11月02日05时04分在帝汶岛地区(南纬10.20度,东经123.80度)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18]

位置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