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中学

中国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一所公立高中
1
4
安徽省太和中学是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一所公办学校,[1]太和县教育局主管,[2]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阜阳地区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高中[1]
太和中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上海私立安徽中学太和分校。1942年,学校更名为国立二十一中。1944年秋,由于抗日战争,二十一中部分学生西迁,抗战胜利后,西迁的学生于1946年返回徐州,二十一中继续办学。1947年,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经太和南下,太和中学南迁至寿县续办。1948年,学校动员学生返乡,学校停办;1949年3月,学校复办,初名为皖北区太和县初级中学。1956年,学校定名为安徽省太和中学;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学校下迁至清浅,同年学校恢复办学;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县级重点中学。1985年,学校被评为阜阳地区重点中学;2004年,学校被批准为安徽省示范高中[1][6]2018年,安徽省太和中学综合楼项目主体完工。[8]2024年4月,学校分别获清华大学“2023年生源中学”及华南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殊荣。[9]
截至2016年,学校占地面积85亩,建筑面积44074平方米。[3]截至2024年3月,学校在职教师45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90人、一级教师130人、二级教师132人;开设1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940人。[1]

历史沿革

安徽省太和中学,其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由王丹岑创办的上海私立安徽中学太和分校。至1942年春,学校正式定名为鲁豫院边区战时中学,并由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兼任校长,副总司令王仲廉担任副校长。同年九月,根据当时教育部的指令,学校更名为国立二十一中。随着学生人数的日益增长,学校选定山西会馆作为校本部,并设立二院、三院,同时在江苏丰县、河南沈丘分别开设第一、第二分校。1943年,学校规模达到顶峰,拥有40个班级,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然而,在1944年秋,由于抗战形势的变化,二十一中部分师生西迁,历经辗转流离,最终抵达陕西蓝田。国立二十一中在短短五年内,培养出了3000多名学生,其中不乏学有所成的杰出人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