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角羚

偶蹄目牛科动物
高角羚(Aepyceros melampus),学名Aepyceros melampus,又名黑斑羚、飞羚,是牛科高角羚属的唯一物种,分布在非洲东部和南部。高角羚的体重约40-76千克,肩高约70-92厘米,行动敏捷,奔跑迅速。以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著称,受惊时可跳起3米高,9米远。高角羚的皮毛呈金黄色、红褐色或红褐色,腹部为白色,两条腿上各有一条垂直黑条纹,后蹄有一族黑毛,雄性高角羚还有像小竖琴一样的角。 高角羚主要活动在白天,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可能表现出群居性或领地意识。存在三种不同社会群体:有领地意识的雄性、待交配的雄性群体和雌性群体。高角羚善于以跳跃方式躲避捕食者,并以其独特的两种跳跃方式著称。 高角羚的食谱包括多种草、嫩叶和果实。每年5月,高角羚会举行为期三周的繁殖季节发情的雄性为了支配地位而争斗,获胜者向雌性求爱。雌性怀孕期为六个月,通常为单胎。幼崽在哺乳期需要四至六个月,之后年轻的雄性会被驱逐出群体,加入待交配的雄性群体,年轻的雌性则可以留在本群体中。 高角羚的栖息地靠近水源,主要分布在疏林或疏林和热带草原间的交错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归于无危物种,而黑面高角羚亚种则被归类为易危物种,因为野外黑面高角羚仅存1000余只。
高角羚[2]

形态特征

高角羚属于羚羊中的一种,为中小型牛科动物,和其他羚羊没有明显的区别,以角长为特点。另外奔跑速度极快,所以又名飞羚。[3]
体重约40-60千克,肩高约75-100厘米。性别二态性,雌性没有角。雄性有角,角很长,呈竖琴状或S形,向后弯,再向上弯,角可达0.5-0.8米;这些角上的棱纹形成脊,细瘦,两角的角尖相距甚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