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应真

元末明初江南道教杰出代表
席应真(公元1301—公元1381),又名席应珍,字心斋,道号子阳子,又号通玄明素弘道法师,江浙行省平江路常熟县双凤乡沙头(今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人。元末明初江南道教杰出代表之一。[1][2]
席应真年少时在乡下道院出家,拜师张应玄,法号“通玄明素弘道法师”。[3]席应真受道教的优良传统熏陶,对母亲极为孝顺,以温敬友爱之道待人,许多长者和年幼的孩童都很敬爱他。[4]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徐立三兄弟为完成父母信奉真武大帝的愿望,听从席应真的建议将佑圣道院迁移到常熟县李塘。同年三月,席应真因倡议迁建有功,受邀主持常熟李塘佑圣道院。[5]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席应真遵从师傅的遗志,前往郡城姑苏,扩建修缮白鹤观,并担任白鹤观住持之职。[6]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60岁的席应真从苏州白鹤观迁至相城灵应宫[7]席应真在灵应宫主持二十多年,期间与姚广孝,王蒙、北郭十友等诗文名家交情深厚,并赠其诗词。[8]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席应真逝世,元末明初僧人姚广孝为其撰写墓碑《海虞席先生墓铭》。[3][2]席应真著有《金[xiè]稿》一卷和撰写《姑苏志参》,但都已失传。目前顾[yuán]《元妙观志》中存有席应珍写给周玄真的《周尊师祷雨歌》二首及《赠周元初》诗一首。吴定璋的《七十二峰足征集》收录了三首《赠周元初》的诗,分别为《送清士归故山》《题章复画碧桃》《草》。《石渠宝笈》卷三十九“明姚[]厚秋林渔隐图”中收有席应珍题画诗一首,目前尚可见者7首。[9]
康熙年间王时敏评价席应真说:精通儒、释、道三家,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照顾了母亲二十几年足见其孝心。[10]

人物生平

早年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