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暹

东汉末年将领
韩暹(生年不详—197年),东汉末年将领,原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2]
兴平二年(195年),杨奉为抵御叛军李傕,联络其在河东的旧友,即白波军的将领韩暹、胡才李乐,后战败。建安元年(196年),韩暹与董承发生冲突,后者逃往张杨处。之后,汉献帝返回雒阳,并任命韩暹为大将军,兼任司隶校尉,赐予符节和斧钺,与董承一同留在雒阳担任护卫。然而,韩暹在政务上多有干扰,董承因此召来曹操。曹操胁迫汉献帝前往许昌,韩暹试图阻止,但被曹操击败,随后投奔袁术建安二年(197年),袁术派遣大将张勋桥蕤等人联合韩暹等人攻打吕布。吕布说服韩暹等人在阵前倒戈,大败张勋。此后,韩暹在徐州扬州等地掠夺。后来,他欲离开吕布前往荆州,但被吕布拒绝。韩暹与杨奉曾计划联合刘备攻击吕布,但杨奉被刘备用计杀害。韩暹计划返回并州,但在途中被抒秋县令张宣所杀。[2]

人物生平

根据《后汉书·灵帝纪》所载:“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这便是白波军的起源,而韩暹也应在此时加入白波军,并在日后成为白波军的一位首领,史书称他为“白波帅”。事实上,白波军本是黄巾军的一支。故而,身为白波军首领的韩暹,实际就是黄巾军的一位首领,属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因此,若单纯以出身而论,韩暹在当时确实属于卑贱之人。而韩暹之所以能够成为汉献帝的大将军,其实主要是与董卓之乱有关。董卓之乱爆发后,董卓将陈留王刘协立为帝,即汉献帝。此后不久,董卓便挟持刘协西迁长安,从而建立了长安朝廷。董卓死后,汉献帝又被李傕控制。兴平二年(195),李傕与郭汜爆发冲突,二人在长安展开旷日持久的火并。在此情况下,杨奉董承等人趁机护卫汉献帝迁离长安。李傕、郭汜得知此事后,便率领大军来追,大破杨奉军。由于杨奉也是白波军的一位首领,与韩暹相识,故而便向韩暹请求支援。正是凭借这一契机,韩暹的命运发生了重要转折。根据《后汉书·献帝纪》所载:杨奉、董承引白波帅胡才李乐、韩暹及匈奴左贤王去卑,率师奉迎,与李傕等战,破之。由此可见,韩暹等人率领白波军参战后,很快扭转了战局,成功帮助杨奉等人击退李傕。可以说,正是韩暹的这波支援,汉献帝的东迁之路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此后,韩暹与杨奉董承等人继续护送汉献帝东迁,史称“董承、李乐拥卫左右,胡才、杨奉、韩暹、去卑为后距。”最终,在韩暹等人的亲自护送下,汉献帝成功返回洛阳。为表彰韩暹护驾之功,汉献帝封赏韩暹为大将军兼领司隶校尉,并可以假节钺。至此,韩暹实现了从一介农民领袖到汉朝大将军的转变,成为了当时的一位传奇人物。然而,好景不长,韩暹因和董承争权不和,最终在董承和曹操的联合下,被排挤出走。此后,韩暹投奔杨奉,后辗转淮南投奔袁术,继而又投靠吕布杨奉刘备诱杀后,韩暹在逃亡途中死于杼秋县屯帅张宣之手。由上观之,韩暹之所以能够从黄巾军的首领一跃成为汉献帝的大将军,契机便在于献帝东迁[3]

护帝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