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抖音百科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黄单胞菌科。该菌最初被命名为嗜麦芽假单胞菌,后来被归入黄单胞菌属,并在1993年被命名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动物体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带来很大困难。该菌在MacConkey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产生有色菌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可能导致医院感染。此外,该菌还与囊性纤维化、癌症和HIV等疾病的机会性感染有关。该菌对医疗器械和导管等无生物表面的附着,也是住院患者的主要风险之一。 性质
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窄食单胞菌属中的成员,是重要的医源性感染菌,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其中易感因素包括:体弱,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插管,手术,移植,使用呼吸机等。从菌株的来源及分布来看,该菌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在其他疾病中亦分离到该菌,说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内感染的重要作用。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外膜通透性低,对多种抗生素不易渗透,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 酶,如青霉素酶,头孢菌素L2酶以及金属锌酶,因此对β-内酰[xiān]胺类,氨基糖苷类,喹[kuí]诺酮[tóng]类抗生素耐药,同时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也耐药。由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较强,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用药。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在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支持的危险因素存在时,要警惕该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临床医生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旦检出该菌,须根据药敏,及时,足量联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此外,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和保护机体免疫状态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