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圣寺现由山门、天王殿、古物馆以及十余间附房杂屋等五个单体建筑组合而成。这些建筑并非建于同一时代,但是建筑师们都遵守了以轴线居中、山门殿宇顺序排列、附房左右对称的规则式平面布局原则。[4]保圣寺有东西二院,东院中轴线建筑由南至北依次有头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中轴线以东主要有井亭、茗香堂,以西有听松轩和碑廊等;西院分前院和后院,前院有叶圣陶纪念馆,后院有白莲寺遗址、陆龟蒙墓、叶圣陶先生墓。[5]保圣寺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武宗灭佛被毁。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僧惟吉重建。元末衰弱,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新兴盛,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时再加修葺。清末又被太平军所毁,后于同治年间重修。[3]保圣寺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1] 保圣寺的罗汉塑像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
历史沿革
保圣寺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武宗灭佛被毁。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僧惟吉重建,最盛时规模宏大、僧众千人,与杭州灵隐寺齐名。元末衰弱,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重新兴盛,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时再加修葺。清末又被太平军所毁,后于同治年间重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