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溥-抖音百科
崔溥(1454年-1504年),朝鲜王朝官员,字渊渊,号锦南,全罗道罗州人。24岁中进士第三名,29岁中文科乙科第一名,1487年任朝鲜弘文馆副校理。1488年,崔溥在担任济州等三邑推刷敬差官期间得知父亲病逝,于是渡海回家奔丧。途中遭遇海难,在海上漂流14天,最后在中国浙江省三门县沿赤乡牛头门登陆获救。经过审查,崔溥由中国官员护送,经宁波、绍兴至杭州,再沿京杭大运河行水路至北京,最后走陆路至鸭绿江返回朝鲜。崔溥因此成为明代行经京杭大运河全程的第一个朝鲜人。 崔溥回国后用汉文以日记体记述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名为《漂海录》。全书约5.4万余字,涉及中国明朝弘治初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市井风情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韩关系及中国明朝的重要历史文献。崔溥的日记贯穿了他在中国的漂泊生活,描绘了明朝城市、人民、风俗、饮食和大运河沿线的 海上贸易,为15世纪中国南北方的生活差异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基本介绍
崔溥(1454年-1504年)字渊渊,号锦南,朝鲜王朝官员,全罗道罗州人。崔溥24岁中进士第三名,29岁中文科乙科第一名,1487年任朝鲜弘文馆副校理。1488年初,时任济州等三邑推刷敬差官的崔溥得知 父亲病逝,于是渡海回家奔丧,途中遭遇海难,在海上漂流了14天,最后在中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今浙江省三门县沿赤乡牛头门)登陆获救。经当地官员审查,排除倭寇嫌疑后,由中国官员护送,自台州走陆路经宁波、绍兴至杭州,由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行水路至北京,再由北京走陆路至鸭绿江,返回朝鲜。崔溥也因此成为明代行经京杭大运河全程的第一个朝鲜人。[1] 崔溥回国后用汉文以日记体记述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名为《漂海录》。全书约5.4万余字,涉及中国明朝弘治初 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市井风情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韩关系及中国明朝的重要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