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河,古称灉[yōng]水,是菏泽地区的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2]相传北宋末年赵构被金兵追赶至此,坐骑一跃而至对岸,故称赵王河。[3] 赵王河源出东明县西部临河店附近,东流折东南流称洙赵新河,经菏泽、郓城、嘉祥,至济宁市长沟镇北侧入京杭运河。干流长约130公里。流域地势平坦,西南高,东部低。中下游地势较低洼。1935年黄河董庄决口,将赵王河安兴集至王老虎河段淤平,致使菏泽、郓城、嘉祥、济宁等县排水不畅。1952年至1954年,前后进行治理,挖河筑堤,堵疏并举。并在魏楼建拦河闸1座,利用田楼洼及干流宽浅式河槽滞。[4] 历史沿革
赵王河因形成于宋朝而得名(宋王姓赵)。北宋期间,黄河决清丰县,大溜东南行,经巨野、济宁,汇入泗水入海,就是赵王河(以及洙水河)的前身。近代赵王河由古时赵王河演变而来。古时赵王河在明代称潍水或枣林河,由菏泽南,流经菏泽城东双河口,北去,经鄄、郓,至张秋通运河。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黄河主流经归德(今商丘)、徐、邳(今徐州、邳县),夺淮入海,其北支自长垣,经东明入菏泽赵王河,导致河决双河口,分支东流,经巨野,过嘉祥南境,至鱼台东的塌场入运河。这一溜道就是近代赵王河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