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基

北洋政府时期全威将军
李厚基(1870年—1942年),字培之,徐州丰县梁寨镇大王楼村(旧属铜山县)人,北洋政府时期全威将军。[1]
李厚基出生在天津,生活在军营,幼年受到良好教育,精通八股文章,亦酷爱书法。到了壮年,李厚基进入武备学堂(即北洋陆军大学),毕业后留总督衙门,充任卫兵。因其父与李鸿章有故交,李厚基甚得李鸿章垂爱,曾随李鸿章出使俄国、欧洲诸国,回国后升任总督衙门管带。1903年,李厚基被袁世凯提为陆军第四镇第七协第十四标标统(团长),驻扎小站练兵。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命令第四师开往上海,与陈其美的讨袁军作战。李厚基指挥所部协同海军总长刘冠雄,攻占吴淞口炮台。袁世凯任命李厚基为吴淞要塞司令。[1]
1913年11月,李厚基奉命率部人闽,任福州镇守使,授中将衔。1914年7月,改任福建护军使,统辖全省军务,加上将衔。1916年4月17日,李厚基兼署巡按使。同年7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改将军为督军,改巡按使为省长。直皖战争爆发后,李厚基想要弃皖投直。1923年,李厚基被皖系徐树铮与孙中山的北伐军联合驱走。1924年11月,他任山西援军副司令,后改任南下宣抚,任全威将军,最终寓居天津。1942年,李厚基因病逝世。[1]

出身军旅

李厚基(1870—1942),字培之,江苏丰县人。出身官宦,其先祖溯自曾祖李光晋以来,为清代世袭武职。李光晋以武[xiáng]生入徐标,历任铜山县郑集和砀山县把总,丰县千总,宿迁守备,徐州中营守备,护理宿州游击,在镇守瓜洲战役中阵亡。祖父李明廉,亦世袭武职,随淮军征战有功,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