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佩尔

马丁·佩尔
马丁·佩尔(Martin L. Perl),1927年6月2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95年因发现
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
大约在1900年,佩尔一家为躲避贫困与反犹太主义,从俄国(原属波兰领土)举家迁至美国,并在该国的贫民窟定居。1927年6月24日,佩尔出生于美国纽约。1942年,年仅16岁的他便从高中毕业,期间还跳了两级。他对读书极为热爱,各类书籍均有涉猎。高中毕业时,选择了化工专业,并考入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后辍学当了一年兵,1948年以优异成绩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佩尔进入通用电气公司。经过一年的培训后,他被分配至纽约的电子管部担任化学工程师。1954年,佩尔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攻读物理博士学位。1955年,佩尔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密歇根获职位。1975年,马丁·佩尔利用SPEAR做物理实验,发现正、负电子对撞后产生了一种被称为
子的新粒子。在2014年9月30日因心脏病发作在斯坦福大学医院去世,享年87岁。[3][4][2]
子的发现完善了轻子家族体系,为人类对物质基本构成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1995年,佩尔因发现第三代轻子荣获诺贝尔物理奖[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