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城,隋唐洛阳城的宫城(皇宫)区域,亦称紫微宫,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雄踞隋唐洛阳城西北隅至高地,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6倍,[1][2]被誉为“万宫之宫”。[3]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因此,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迁都洛阳,并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于洛阳故王城东、汉魏洛阳城西,营建东京。每月役丁200万人,其中筑营城者70万人,建宫殿墙院者10多万人,土工80多万人,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共有10多万人。东京洛阳城营建,“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4] 武则天在位前后大力增修紫微城,增建万象神宫、通天浮屠等,使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宫殿建筑的最高峰,至今仍未被超越,堪称“万世第一宫”。[5] 紫微城前后沿用530余年,相继成为隋、郑、唐、武周、燕、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九朝的理政之所,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 紫微城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宫殿之典范,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被后世皇宫所仿效,甚至影响到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国家,如日本平安神宫,便受到唐代紫微城的显著影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