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侯

战国时期赵国君主
赵成侯(?─前35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姓赵,名种,是赵敬侯的儿子。他在位前期取得了一些战功。然而,由于浊泽之战,赵国与魏国之间产生了芥蒂。尽管赵国多次帮助魏国抵御秦国齐国的进攻,但两国之间的分歧大于合作。最终,赵国与魏国的决战变得不可避免。前353年,魏惠王亲自领兵,在三梁战胜了赵军,并将十万兵力包围了邯郸。赵国苦战一年余,最终邯郸城陷。尽管赵国在赵军的抵抗和其他诸侯的援助下重新夺回了邯郸,但已经元气大伤,无力与魏国以及新崛起的齐国、秦国和楚国抗衡。赵成侯还在邢地建造了一座高筑的檀台,以朝见其他诸侯。在前353年,魏国庞涓将军率军攻打赵国,并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齐国派遣田忌孙膑前来援助赵国,最终在桂陵战役中击败了魏国。在赵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成侯被迫接受了一项屈辱的条约。

人物生平

继承君位

赵成侯,姓,赵氏,名种,是赵敬侯之子。赵敬侯十二年(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种即位,是为赵成侯。
赵成侯元年(公元前374年),公子赵胜因与赵成侯争夺君位,而发动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