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珹

乾隆帝第四子
爱新觉罗·永珹(1739年2月21日—1777年4月5日),清朝宗室,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1][3]
爱新觉罗·永珹于乾隆四年已未正月十四日卯时出生于启祥宫,其母妃金氏原是朝鲜族,家族为包衣奴才,生下永珹后晋升为嘉贵妃并生下永璇、永瑆。乾隆十六年(1751年),永珹被指婚给钮祜禄氏总督阿里衮之女,但此女未嫁而卒。乾隆十九年(1754年),永珹与伊尔根觉罗氏和硕额驸富僧额之女成婚。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康熙帝第十二子履懿亲王允裪及其世子相继去世,无人继承香火,永珹被过继为嗣孙,降袭履郡王,从此与皇位无缘,却也远离了权力斗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永珹薨逝,终年三十九岁,以亲王礼葬,谥号“端”,嘉庆四年三月被追赠为亲王。永珹一生有多位子女,但多数早夭,此外,在文学方面,永珹著有《寄畅斋诗稿》。[1][3]

人物生平

爱新觉罗·永珹生于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1739年2月21日)。乾隆十六年(1751年),爱新觉罗·永珹指婚钮祜禄氏总督阿里衮之女,但阿里衮之女未出嫁即卒。后指婚伊尔根觉罗氏和硕额驸富僧额之女,乾隆十九年(1754年)正式成婚。福晋之父富僧额因备办妆奁等项,奏请借俸禄、养廉银。奉旨:不必借领,着交内务府大臣照三阿哥福晋之父之例官办。永珹福晋的妆奁照永璋福晋之例办造,共用过崇文门税务处银八千三十余两。[2]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táo]后,降袭履郡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崇庆皇太后八旬大寿,乾隆帝率皇子、皇孙、皇曾孙、额驸等在慈宁宫彩衣进舞,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进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