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国

西周至春秋时期姬姓国之一
顿国是周王朝在公元前1046年灭商后分封的一个姬姓国之一,位于淮水中上游地区。[1]作为西周初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顿国被封于今河南省项城市商水县界,与陈国、项国、沈国、蔡国和胡国等相邻。然而,在前496年,[2]顿国因不敌楚国而被其所灭。

简介

顿国,是周武王灭商后于周朝时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子爵,亦称顿子国,都城在今河南商水县顿国故城,后为陈国所迫南迁,号南顿(今河南项城南顿镇),与陈国、项国、沈国等相邻,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
顿国从公元前1046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或失或续,到公元前496年终为强楚所灭,存在了550年。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状况。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