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抗战时期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1
4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干部的高等学府。[1]
抗大起源于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宁冈县砻市龙江书院创办了军官教导队,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7月1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随党中央和军委各部迁往保安(今志丹县城)。193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校成立后,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6][4][3]1938年12月,建立了抗大一分校及抗大二分校。之后陆续建立了三分校、四分校、五分校等分校,到1945年抗大先后成立了14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1所附设中学,分布于西北、华北、华中的广大区域。[6][4][3]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抗大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新中国建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7]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办学期间培养了1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干部。其中抗大总校培训学员近3万人,学员中有许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高级干部。[8][7]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