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由敦

清朝吏部尚书
汪由敦(1692年-1758年),原名汪良金,字师苕,又号谨堂、松泉居士,安徽休宁人。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出生,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逝世,享年67岁。雍正二年(1724年)考中进士,成为庶吉士乾隆年间,汪由敦先后担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兼署左都御史,以及吏部尚书等职务。乾隆十一年(1746年),他成为军机大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乾隆皇帝亲自前往吊唁,追赠汪由敦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并入选贤良祠。汪由敦学识渊深,文辞雅正,擅长书法,著有《松泉集》。[1][2]

人物生平

少年颖异

康熙二十一年(1692),汪由敦出生在常州一位亦贾亦儒的徽商家里。先世从徽州婺源迁休宁,自明朝中期后以上溪口(也叫双溪)为居里。因其父汪品佳(字改亭)客游常州续娶龚氏生良金、贡金、鼎金、元芝等四子一女而逗留常州。自汪由敦而上九世以后,曾出过户部主事、布政使司参议、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等高官。受其荫庇,汪由敦从小颖异绝伦,5岁便拜师读书;8岁时,其父每诵以前代世系年号,由敦即能了了复数;10岁归试休宁,初名良金而不见录于有司。一天晚上,其父梦良金祖父汪恒然托语:“孙文自善,名未当耳”,示改二字即“由敦”。不久,再试时果然名列前茅。稍长一点即博涉经史,每阅一节都要旁讯究本、原别流派,故学识日进、器识宏远。为同邑老名宿查南浦先生所器重,遂被谋为其兄查渐陆公之婿。
19岁那年,又因父亲客游钱塘而循例以商籍就试,受知于督学吴垣甫(河南人),补博士弟子。此间,由敦还一度当过后来同样也成为休宁名宦的金德英(号桧门)的客座老师,并与其交好。此后,汪由敦因为时常回常州探视父母而往来杭常,故又从游于秦龙光等两地名师,益有所得。24岁时,督学家[]怀先生拨[zhuó]古学第一而牒送于敷文书院。一日,浙江巡抚徐元梦(当时名臣,精通道学)到书院为其孙求良师,掌教张寻欢院长说:“才其优者,书院中不乏其人,若端重有识则惟汪生可。”于是,汪由敦遂被延致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