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珩

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官员
高孝珩(?-577年)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勃海郡[tiáo]县(今河北省景县)人。他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追尊齐文襄帝高澄第二子。[1]高孝珩好缀文,有技艺,喜好作画,尝于厅事壁自画苍鹰,见者皆以为真。又作《朝士图》,当时以为妙绝。[1]
高孝珩自幼学习经史,喜欢文学,敬重文士。北齐建立后,封爵广宁王,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录尚书事司空司徒、大将军、大司马太宰等职。北齐灭亡后,随任城王高湝召集兵士,试图复国,受到北周齐王宇文宪的进攻,终因兵力薄弱,寡不敌众,力战被俘,得到礼待,进入长安,册封开府、县侯。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十月,高孝珩病死。[1]

人物生平

高孝珩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王氏。天保元年(550年),高孝珩的二叔高洋受禅登基,建立北齐政权,是为文宣帝。文宣帝登基后,封高孝珩为广宁王。此后高孝珩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司徒录尚书事、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务。
后主高纬晋州北周军打败,逃到邺城,下诏命王公大臣在含光殿商议对策。高孝珩认为大敌既已深入,事情随时都会变化,应该派任城王率领幽州道的兵马进入土门,声言进攻并州;命独孤永业率领洛州道的兵马西入潼关,扬言要攻取长安。自己请求带领京[]一带的兵马进向[]口,擂着战鼓与敌人作战。敌兵听到南北都有我们的兵马,自然就会溃散。他又请求朝廷拿出宫女和各种宝物,奖赏将士。后主不采纳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