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勃-抖音百科
生平事迹
绍兴十三年(1143),汪勃入京,升太常卿主簿,入御史台检法官为监察御史。当时,高宗“厌戎马久,思壹休息,罢诸将兵”,朝中主战派却提出“父兄仇未报,兵未当罢。”高宗不听,并且让主和派“居纪纲地,共持国论”。汪勃有事进奏,恰遇高宗在手书《孝经》,借此机会他奏道:“显仁后归,孝之大也,请刊石,摹以赐群丞、诸生,示天下子道”。婉转地劝谏高宗要尽子孝道,北迎二帝。此时,蔡京之子蔡攸来临安,汪勃上疏历陈靖康之祸变的缘由经过及损失,朝堂群臣都不忍心听下去,高宗读后也悲愤万分,当即下令蔡攸[yōu]即刻返回所贬之州,对蔡京子孙一律不用赦令。此后一段时间,朝廷主战派居于主流。高宗以为汪勃“知大礼,明治道”,提升为谏议大夫兼侍讲。 内侍押班赵辙凭借得宠,在京师扬威作势,恣意霸占别人房屋,汪勃上奏斥责并驱逐出宫内。高宗曰:“逐一内侍而其类皆竦[sǒng],人知畏也。”以为汪勃可大用,于是迁御史中丞。绍兴十七年(1147)汪勃调升签书枢密院兼权参知政事,封新安郡侯,后以端明殿学士兼摄东府事。 自秦桧得志,便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汪勃所任官职并非秦桧所引,与秦桧关系保持一定距离,相持年余。秦桧见不为所用,嫉恨在心,常常沮塞其中,使汪勃政见主张不得呈送至高宗案前。秦桧得到高宗赏赐犀带一条,当得知汪勃也得到一条后,心中更为不平。汪勃得知慨然曰:“吾可以去矣。”于是,辞官“退就田里”。高宗“知公为桧发也,重慰藉以旧职,食宫观禄终。桧在不敢动摇公者,上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