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是指年龄超过某一特定界限的人口,这一社会群体与其他年龄阶段(如幼年、青年、壮年)相区别,是人口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为60或65岁及以上。从全球范围看,老年人口中女性的比重较高。中国老年人口包括:低龄老年人口(60—69岁)、中龄老年人口(70—79岁)、高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三部分。[1]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zhé]在会上通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未来的一段时间将持续面临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2]
2024年1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中国人口的21.1%,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3]同年9月,民政部发布《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4]2025年1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5]
划分界定
与国际上将65岁以上的人视为老年人的习惯不同,中国将60岁以上的公民定位为老年人。根据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这一界定标准是被广泛接受的且具有合理性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