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巨蜥

北美洲及亚洲西部的巨蜥
荒漠巨蜥(Varanus griseus),又名沙漠巨蜥,最大体长可达130cm,保育级别CITES附录I。[1]是一种原产于北非中亚和南亚的巨蜥[2]体型视产地不同略有差异,成体约0.8-1.2米,背部会有5-8道浅色条纹,尾部成椭圆形近乎圆锥,有19条以上的环纹。体色视产地会有显著变化,有灰色、深黄色、深棕色、亮黄色等。[3]荒漠巨蜥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和印度次大陆的荒原沙漠地带。[3]栖息地海拔高达1300米,包括各种沙漠环境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粘土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河床。
荒漠巨蜥是食肉动物,以各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2]首选食物是小型鼠类、鸟蛋或鱼类,偶尔它们也会捕食小型爬行动物、鸟类、两栖动物、昆虫等。[1]荒漠巨蜥通常在9-4月份处于冬眠期,以躲避中亚北非沙漠冬季冰点的低温,出眠后它们会大量进食补充体力,随后进入发情期进行交配,在7月产卵。由于环境恶劣,荒漠巨蜥的寿命通常不超过8年。[3]

形态特征

荒漠巨蜥体长约1呎10[cùn],尾巴长约2呎4吋,牙齿尖锐。吻端凹陷,鼻孔斜开,较接近眼窝。脚趾较短,尾巴圆或稍微扁平。头部的鳞片非常细小,背部鳞片细小及光滑。在颈部两侧的鳞片呈锥形。腹部鳞片光滑,共有110-125行。它们呈灰黄色,或多或少有一些褐色的斑纹。幼蜥有黄色圆点及深褐色的斑纹。

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