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

唐代魏徵等创作的史志目录
《隋书·经籍志》共四卷,是继《汉书·艺文志》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也是中国现存的第二部较为系统的综合性书分类目录。《隋书》中记载图书目录的部分,共四卷(卷32至卷35),是唐魏徵等撰目录。[1]《隋书》是自东汉以至隋代近六百年学术史的一个总结,其间目录之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将史籍从经部中分离出来,基本形成了四部的目录学。[2][3]
《隋书·经籍志》确立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创立了“合其近密”的目编制方法,总结并评价了前代目录学的发展。[2][3]清乾嘉以后,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对《隋志》进行了增补、考订。[2][3]

内容简介

此《志》原是唐贞观年间《五代史志》的原稿,后并入《隋书》,根据《隋大业正御书目》作为底本,并参考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分类体系而成。利用隋代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合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遗书,与《隋大业正御书目》核对,删去重复,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
隋书 经籍志 中华再造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