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犀

豆科草木犀属植物
草木犀是豆科草木樨属,二年生直立草本,别称草木犀、辟汗草、黄香草木犀、黄花草木犀。[1]
草木樨属于一年或两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等地,根系发达,生长快,盖度大,耐贫瘠,能适应干旱、寒冷和盐碱化等多种环境,被广泛用作饲草、轮作和土壤保持作物。[2]草木樨含有香豆素,可用作药用植物。然而作为牧草,草木樨在贮藏的过程中不具毒性的香豆素会在霉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毒的双香豆素,动物食用后会导致内出血,严重影响其作为牧草的利用价值。

形态特征

草木樨是一种二年生直立草本,高40~200厘米、多分枝,具纵棱,微被柔毛。叶互生,羽状三出复叶,托叶线形,全缘;叶柄细长,中下部叶宽椭圆形,顶部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锯齿,上部叶窄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顶部圆钝或尖,基部窄楔形,叶缘具齿,叶长1.5~3厘米,宽0.5~2厘米,上面无毛,下面具疏短毛,侧脉8~12对,平行直达齿尖;顶生小叶较大,小叶柄亦较长。总状花序腋生,长10~20厘米,具花多数;花钟形,长约2毫米,5脉,尊齿三角状披针形;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与翼瓣近等长,龙骨瓣稍短;英果卵圆形,长3~5毫米,宽约2毫米,棕黑色;种子1~2粒,卵形。花期5~9月,果期6~10月。[3]

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