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始创于1926年的公立大学
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是当时中国五大中央级中山大学之一,武汉大学的前身。其从此开始了由专科性大学逐渐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校址分设3处,称为中山大一院、二院、三院,一院在原地处紫阳湖畔、蛇山之麓、武昌城内、长江之滨的东厂口国立武昌大学校址,为校本部,学生近2000人。
1926年12月28日,北伐军攻下武昌后,武汉国民政府对教育进行重大改革,将原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等合并而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另有国立北京中俄大学上海大学部分师生并入),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全国五大中央级国立大学——五大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今中山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今武汉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今浙江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之一,从此开始了由专科性大学逐渐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作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办学时间虽短,却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

学校历史

1927年2月,学校正式开学。
1927年11月28日,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各中山大学依省份改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改名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