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肺鱼

美洲肺鱼
美洲肺鱼(学名:Lepidosiren paradoxa)是南美洲特有的淡水鱼类,体型修长,呈鳗形,体长可达125厘米。其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其成为研究鱼类进化的重要对象。美洲肺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均十分特别,能够在缺氧环境下利用肺呼吸生存数月。[1][2][3]

形态特征

美洲肺鱼呈鳗形,长约70-80厘米,最长能达到125厘米。身体修长,有点像蝾螈,具有圆尾鳍。背上生有复瓦状排列的微小圆鳞,偶鳍呈桡状或鞭状,腹鳍则远距后方,奇鳍无背鳍、尾鳍、臀鳍的区别,连续地围绕在尾端。成年美洲肺鱼总体呈黑色或灰色,幼年有亮黄色斑点,在它成熟后消失。美洲肺鱼与非洲远亲的不同除了地域上的区别外,在身体结构上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鳃部。非洲肺鱼科拥有6对鳃弓和5对鳃裂,而美洲肺鱼科分别有5对鳃弓,4对鳃裂。其二是偶鳍。美洲肺鱼的偶鳍与其说是退化为丝带状,还不如说是退化成了四根触手,极其短小。而鳍内的骨骼也只剩下主轴骨的残迹,支鳍骨完全消失。这样的鳍形伴随的是它更接近鳗形的躯体进化,和它更接近鳗形的运动方式。头颅很发达,和舌弧一样,只有一部分硬骨化。五对鳃弧,全部为软骨性。鳔有单鳔、双鳔之别,上面有网状隆起,由短的鳔管与食管交通。大部分骨骼终生是软骨,但保留着发育很好的包以厚鞘的脊索,肺内是螺旋瓣,这些都说明它和软骨鱼类很相近。牙齿很特殊,通常呈两列大的厚板状,齿尖向前,用以砸碎水底动物的甲壳。呼吸器官除鳃外还有肺(或称鳔),平时能用鳃呼吸,缺氧时又能用肺呼吸。表现了高度特化的适应缺氧环境的特点。

栖息环境

美洲肺鱼生活在南美洲的亚热带气候区,主要栖息在亚马逊河流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4至28℃。它们偏好静水和缓慢流动的水域,如湖泊、池塘、溪流和沼泽。在干旱季节,美洲肺鱼能够钻入深度达50厘米的泥洞中,以防止干燥。由于其生理特性,美洲肺鱼无法在海水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