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聚合物电池(Li-polymer Battery)又称为高分子锂离子电池[1],广泛应用于便携式设备如智能手机、医疗设备、移动电源等;[2][3]其主要特点包括高能量密度、轻薄设计、低自放电率,[4][5]3.6V、250mAh容量的锂聚合物电池厚度可薄至0.5mm。[6] 锂聚合物电池的发现源自对锂离子和锂金属电池的深入研究。在1991年,索尼与电池部合作开发了一种以聚糖醇热解碳作为负极的离子电池。而在1993年,美国贝尔电讯公司首次报道了采用PVDF工艺制造的聚合物离子电池。中国的制造商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聚合物离子电池。这些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电池技术的重要进展。[7][8] 锂聚合物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这个过程允许电池储存和释放能量;[9]其结构包括五层薄膜。[4]另外,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则可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分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聚合物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三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