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

位于四川省的开发区
江泽民同志1999年4月在第二次视察绵阳后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加快绵阳发展的问题。2000年9月,李岚清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并相应成立了由科技部等10个部委(成员单位现在增至18个)组成的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2001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01]76号),正式批复了《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指出:“建设好绵阳科技城,把绵阳市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的具体实践,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3月29日,绵阳科技城新区[1]揭牌仪式在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举行。当天的揭牌仪式,标志着科技城新区建设正式拉开大幕、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背景由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大力实施“三线建设”,绵阳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其他宝贵的“三线”企业,为绵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绵阳依托“三线资源”,通过实施“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取得了较快发展,长虹、九洲等军转民企业应运而生,并在同行业处于领军地位,绵阳在经济发展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绵阳拥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大型军工科研机构18家,以长虹、九洲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14所,全市人才总量达55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8万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00多名,两院院士26名,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绵阳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较好的产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在西部大中城市中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鉴于绵阳在国防军工方面的特殊战略地位,受到了国家、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等先后亲临绵阳视察,认为绵阳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可以在西部地区实现率先发展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