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柳邓

清代农民起义领袖
石柳邓(1737-1796),苗族,是清松桃厅大塘汛大寨寅(今长兴堡镇大寨寅村)人。他自幼家境贫寒,靠少量土地及父亲农作之余编草鞋卖勉强维生,家中有妻子、3个儿子、两个儿媳和1个孙子。石柳邓自幼勤奋习武,精通刀、矛、箭、叉等。[1]
清初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苗族地区建立行政和军事机构,各级官吏掠夺剥削苗族人民,满、汉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也大肆盘剥,兼并土地、役使苗民,导致苗族人民“收获甫毕,盎无余粒,此债未清,又欠彼债,盘剥既久,田产尽”,土地日益集中,阶级矛盾尖锐。[1]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湘黔川鄂边界大旱,粮食歉收,群众生计艰难。但地主官僚仍催租逼债,徭役捐税有增无减。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四川省秀山县青龙电的汉族农民反抗,进攻土司衙门未成功。石柳邓率大寨寅苗民支援,捣毁土司衙门,分财物,打退官兵,迫使清政府减免灾区一年粮赋。石柳邓返回家乡后,联络各方,与川湘、鄂边界的白莲教取得联系。同年腊月,石柳邓同石乜妹在湖南凤凰厅鸭宝寨的吴陇登召开秘密会议,歃血为盟,决定次年正月十八日各苗寨同时起义,苗汉农民纷纷参与。[1]
清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初,石柳邓在大寨寅演练阵法准备起义,因消息泄露,松桃协都司孙清元等率300清兵于正月十六日偷袭大寨寅。石柳邓临危不惧,任统兵元帅,举起义旗,率义军杀出重围,通知各苗寨提前起义,迅速组织起浩大的起义军,杀回大寨寅,击退清兵。接着,石柳邓派人通知湘西义军行动,兵分三路进攻清兵,著名的乾嘉苗民起义爆发。[1]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