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

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的中国宇航员
中国航天员(Taikonaut),是指乘坐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飞行并执行特定任务的中国宇航员。[2][1][4]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581”任务组,钱学森任组长,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旋即成立。1971年1月,通过筛选的20名航天员成为中国首批待训宇航员。1990年12月,航空航天部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领导小组。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代号“921工程”。[2]1995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由原国防科工委和空军联合组成预备航天员选拔领导小组,从符合基本条件的空军飞行员中进行航天员初选。[5]1998年1月5日,14名航天员进入北京航天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6]2003年7月3日,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中国14名航天员全部具备独立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予以结业,获得三级航天员资格。[7]同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8]2009年5月,中国启动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共7名航天员于2010年加入了中国航天员的行列,包括刘洋和王亚平2名女航天员。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搭载景海鹏、刘旺和中国第一位飞天女航天员刘洋飞向太空。2020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结束,共有18名预备航天员(含1名女性)最终入选,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9][10][11]2023年3月,中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完成初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100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12]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亮相,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蔡旭哲曾执行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宋令东和王浩泽均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两人都是“90后”,首次执行飞行任务。[13]12月17日,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蔡旭哲时隔两年再度漫步太空,宋令东成为我国首名进行出舱活动的90后航天员。[14]
截至2021年,中国航天员中先后有3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4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奖项;11名航天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员”等荣誉称号;航天员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大队”荣誉称号,航天员群体也曾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称号。[15]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