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山

中国戏曲演员
金秀山(1855年-1915年),清末民初京剧架子花脸演员,北京人,满族,号金麻子。自幼热爱京剧,开始在翠峰庵票房,为业余演员[1][2][3]。后经德珺如介绍,拜何桂山为师,学演铜锤花脸,正式下海演戏。初搭阜成班,先后入长春和班、嵩祝成班、同春班、四喜班、保胜班等。长期在同庆班与谭鑫培合作。光绪三十年(1904)选入内廷,为清宫“内廷供奉”。[4]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老舍等文人的赞誉。传人有长子金少山,及郎德山、讷绍先等。次子金仲麟习老生。曾居住在北京市东城区黄化门、西城区酱坊胡同。[5]

声音特点

金秀山还善用鼻音,尤以〔二六〕和〔流水〕的铿锵流利见长。他演戏的窍门在一个“巧”字,该用力的才用力,使鼻音也分轻重软硬,如《草桥关》“慢转过百花亭”的“亭”字用软鼻音,更觉悠扬细致,余音袅袅。他的唱如“精金璞玉”,“精金”指坚硬,“璞玉”指浑成,并能济以“苍音”。他是满族旗人,又常在宫廷演戏,对于有钱有势的太监接触甚多,所以能把他们的声容笑貌溶化到戏里去。如他的拿手好戏《法门寺》和《忠孝全》,虽然饰演的都是太监,但是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演刘瑾则以表现骄倨为主,而演《忠孝全》的王振最后念到“一朝龙颜怒,谁来搭救咱”,却是语带苍凉、无限感慨,形容太监无子,看人生有佳儿不禁羡慕,念来既符合人物性格又感情真挚。他也擅演老将,如戴白满[rán]草桥关》的铫期、《群英会》的黄盖、《空城计》的司马懿、《飞虎山》的李克用、《高平关》的高行周、《二进宫》的徐彦昭。他演这些年老又是武将的人物,能于衰老中寓英武,显示出“虎老雄心在”的威风。花脸本来容易如长江大河一泄无余,他却能留不尽之韵。[6]
金秀山唱腔艺术上掩乃师,下超同列。除却他的儿子金少山承其父业、并发扬光大外,他的弟子还有郎德山、讷绍先等。此外铜锤花脸还有郭厚斋、增长胜、安乐亭等,虽非金之弟子,但也属于“金派”。金派花脸源远流长,他的繁荣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裘派”所替代。[7]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