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输送车是陆战场上用来运送步兵、武器弹药的战斗车辆,分履带式和轮式两种。装甲输送车总体布置采用国际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标准布置方式,车体内部划分为驾驶室、车长室、载员室、传动室和动力室,由装甲车体、武器、推进系统、观瞄仪器、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和三防装置等组成。[1][2]
装甲输送车第一次出现在世界大战末期,英国首先研制了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输送车。战后,美国和德国研制过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二战期间和战后一个时期,装甲输送车得到迅速发展。中国从1958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直致力于自行研制履带装甲输送车,共发展了63式、85式等几种装甲车族。2012年,德国首辆G5装甲输送车正式亮相。2017年,俄罗斯的BTR-87装甲人员输送车首次公开披露。此外,法国奈克斯特公司推出了“蒂图斯”(Titus)轮式装甲输送车。[3][1][4][5]
经过不断地改进发展,中国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一般在12.6-16.5吨。发动机功率提高到235千瓦(320马力)。传动装置为带有同步器的机械式变速箱,履带也改进为带有可拆卸橡胶衬垫的钢销履带。公路最大速度提高到65千米/小时。[1]
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首先研制了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输送车。战后,美国和德国研制过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二战期间和战后一个时期,装甲输送车得到迅速发展。其装备数量的多少曾作为衡量陆军机械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