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疾病。动物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所以过去又叫“出血性败血症”;慢性型常表现为皮下结缔组织,关节及各脏器的化脓性病灶,并多与其他 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 病原学
本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也可成为羊、牛败血症的病原。
多杀性
多杀巴氏杆菌氏一种两段钝圆,中央微突的短杆菌或球杆菌,长0.6-2.5微米,宽0.25-0.6微米,不形成芽胞,不运动,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需氧兼性厌氧菌。本菌 在添加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琼脂上生成灰白色,湿润而粘稠的菌落,不溶血;在普通琼脂上形成细小透明的露珠状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初均匀混浊,以后形成黏性沉淀和菲薄的附壁菌膜;明胶穿刺培养,沿穿刺孔呈线装生长,上粗下细。本菌的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和干燥的情况下迅速死亡;60℃10min可杀死;一般消毒药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可杀死。3%石炭酸和0.1%升汞水在1min内可杀菌,10%石灰乳及常用的甲醛溶液3-4min内可使之死亡。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但在尸体内可存活1-3个月,在厩肥中亦可存活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