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炮台

南宁市人民公园的文化古迹
镇宁炮台位于南宁市人民公园内望仙坡。由炮台、铁炮及围墙三部分构成。1917年9月,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扼守南宁,下令拆除六公祠,筑起炮台,从龙州县平公岭上运回一门铁炮架于台上,工程于次年7月竣工,命名为“镇宁炮台”。炮台上的铁炮为德国克鲁伯工厂于1890年制造的,是固定型陆防加农炮,炮号“130”,射程1.2万米。炮身能沿铁轨自由旋转,向三个方向射击。炮台外围墙由红砂岩砌筑成掩体居室,高4.65米,与炮台间距4.95米,周围外墙有枪眼洞,南北各有大门和上下炮台的进出口。炮台高5米,径长13.6米,亦用红砂岩筑成,有4条横桥与围墙连通。位于炮台中间的铁炮高3.1米,全长5.5米,炮筒尾部刻有“N0130FRIED1890”阴文,整座铁炮由炮筒、炮座、铁轮及铁轨组成。炮台南门左侧墙壁镶嵌一块有陆荣廷撰的《新建镇宁炮台记》的石碑,碑文记载了镇宁炮台修建的意义和经过。1982年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860平方米。镇宁炮台建造的目的是“外敌慑,内患平,卫南服,康桂民”。陆荣廷亲自撰写建台记,并刻石建碑以为纪念。

炮台组成

炮台为城堡式建筑,由石灰岩砂岩砌成,直径39米,周长120余米,占地面积860多平方米。设南、北两门。城堡中间为炮台,高 4 .9米,直径 13.4米,周长 42米;炮位直径5.6米,周长17. 5米。这门大炮是 19世纪德国克虏伯”造的,为122毫米线膛炮,借助铁轨转运,射向为东南西三面。解放后,望仙坡辟为公园,炮台经过修整,成为人们游览及俯瞰南宁市区的最佳场所。
镇宁炮台的克虏伯大炮
沿着141级台阶而上,两旁郁郁葱葱的相思树诉说着无尽的情怀。登高望远,绿城美景尽收眼底。炮台上装有一座光绪16年(1890年)克鲁伯工厂制造的、口径为122mm固定型加农炮,是南宁市现保存最为完整、古老的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