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弘

隋末楚国皇帝
林士弘(?―622年),饶州鄱阳(江西鄱阳)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士弘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1]
隋大业十二年(616)十一月,林士弘跟随同乡操师乞一块造反,操师乞自号“元兴王”,建元“天成”。不久,操师乞率军攻陷了豫章(今江西南昌)郡,任命林士弘为大将军。后混战中,操师乞被流矢射中身亡。林士弘遂代统其众。十二月初,林士弘进据虔州(今江西赣州市),遂自号“南越王”,没过几天,觉得称王不过瘾,他便又自立为帝,立国号“楚”,建元为“太平”,置署公卿百官,委任亲信王戎为司空,建立了大楚政权,最盛时据有北起九江、南至广州的大片疆域,立国六年。武德五年(622年),战败投降,后又退守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病逝。[2][1]

人物生平

社会背景

隋炀帝杨广在位15年间(604~618年)好大喜功,凭借着其父隋文帝留下的庞大“家底”,不仅大事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于此,还修筑长城、大运河等工程,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隋炀帝还频频出巡边塞、游幸江南,在劳民伤财的同时,也让各地不胜其扰。当然,与这些作为相比,隋炀帝最为后世所诟病的举措,莫过于三征高句丽战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