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白杨-抖音百科
毛白杨(拉丁文学名:Populus tomentosa Carrière),别名大叶杨、响杨,为杨柳科杨属植物[2][3],是速生用材林、防护林和行道河渠绿化的好树种[4]。 毛白 杨是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幼时为暗灰色、灰绿色或灰白色,衰老时基部变为黑灰色,树干直或微弯,平滑且具菱形皮孔散生或2~4连生,侧枝开展,老枝下垂,雄株斜上,嫩枝初灰毡毛、后光滑,树冠为圆锥形、卵圆形或圆形,树叶为长枝叶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深齿或波状齿,上面呈现暗绿色有金属光泽,下面密毛毡毛,后渐脱 落,叶柄上部侧扁,顶端通常有3~4个腺点,短枝叶通常较小,其雄花序长,苞片约具10个尖头,密生长毛,有雄蕊6~12,花药红色,而雌花序短,苞片褐色,尖裂,沿边缘有长毛,柱头2裂为粉红色,蒴果为圆锥形或长卵形[2][3],花期在3月,果期在4-5月[5]。 毛白杨主要分布于辽宁和内蒙古以南、甘肃和宁夏以东等地,生长在坡地、沟谷以及平原,喜欢光照环境,根性深,有着耐寒、耐干旱、耐盐碱以及抗风、抗烟尘、抗大气污染的特点,在黏土、壤土、沙壤土或低湿轻度盐碱土均能生长,属多年引进树种,在多地均有栽培[2][3],20年生即可成材[4]。 毛白杨可在秋冬季或伐木时采剥树皮,在刮去粗皮后,留取嫩枝,鲜用或晒干,其树叶则可在春夏秋季采收,鲜用。毛白杨性苦、甘、寒,可清热利湿、止咳化痰,多用于肝炎,痢疾,淋浊,咳嗽喘等疾病,毛白杨树叶还可外用于控制陈旧性软组织感染及化脓性骨髓炎[3]。 形态特征